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未来两年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在全国启动工程质量治理行动,中央连出“六大利剑”直指建筑市场乱象,“黑名单”将实行全国联网监管。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倪虹、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吴慧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曾宪新,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今年9月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新闻发言人倪虹说,连出“六大利剑”是指治理行动的六项举措:1.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责任人的终身责任制;2.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3.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4.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5.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6.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根据部署,今后建筑工程项目将引入终身追责机制——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这五方主体将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开工前五方负责人必须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工程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参建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姓名,一旦出现问题哪怕项目负责人离职或退休,也都将被追责。
针对其中被诟病已久的转包分包问题,10月1日起实施更严格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认定查处办法。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吴慧娟说,目前发生的所有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中,40%左右都存在着违法发包、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新规除了对违法行为重新认定,还大大提高了处罚力度。第一,这次治理,首先就重新制定了关于转包违法分包的认定查处办法,在违法分包当中列了8种情形,挂靠列了8种情形,还有转包是7种情形,违法分包是8种情形,增强了可操作性。第二,罚款上升到有的是工程合同额的0.5~1%,有的到2%~4%,而此前的罚款仅为1~3万元,相比之下违法成本大大提高了。第三,除了行政处罚以外,也提出了一些行政措施,对企业有违法分包、挂靠、转包等行为,发现一次,3个月内不得在违法地承揽新的任务。如果第二次发现,6个月内不得再承揽新的任务。如果第三次发现,就直接降低其资质等级。而这些行政措施,有时会比罚款更有震慑力。
据介绍,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立即部署,13个地方成立了以一把手厅长(主任)为组长的行动领导小组,北京、山东、贵州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实施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9月派出督察工作组,对北京、天津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督察工作。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将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进行曝光,对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案例,还将在全国新闻媒体上曝光,以此加大信用惩戒的力度。此外,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目前已在部门户网站上开设投诉信箱,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也将设立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收到的举报材料,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及处理情况将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违法行为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2015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将建成包括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黑名单”将实行全国联网监管。